close

(ㄌㄧㄣˋ) 草的編織可說是苑裡鎮的百年傳統產業,從清末年初時就開始流傳,

據說最早是居住在苑裡的兩位平埔族婦人,利用野生的三角藺草晒乾壓平之後,

將其編織成草蓆、籠頭等生活用具,隨後再經過編織技術的精進與取材的變化,

使得藺草的編織工藝,成為當地平埔族人生活文化中重要的一環,

而來到了苑裡,若想多認識藺草與編織等相關知識的話,當然不然錯過這間藺草文化館。

藺草文化館,原本是一座舊的糧倉,經過地方的爭取之後才改建為文物館,

以藺草生態及編織文化為主題,總面積約330平方公尺

順帶一提位於文化館旁,這棟美輪美奐像座石頭城堡的建築,是苑裡農會的山腳辦事處,

如果不注意看,還會以為是哪一位有錢人家的別墅。

而文化館對面,則是一座更大的舊穀倉,不過目前好像閒置中的樣子。

而穀倉的旁邊,則有一片彩繪稻田可供觀賞,每年都會以不同的主題種植,

今年是以虎虎生風為題,只要爬山涼亭往稻田望去,

就可以看見翠綠的稻田之中,藏了一隻很可愛的巧虎喔。

回到文化館前草地上的這座雕像,是為了紀念對於藺草編織推廣不移餘力的洪鴦女士所設立,

相傳來自清末的婦女洪鴦,因兒子的頭上生瘡化膿,又髒又臭,經常被蒼蠅叮咬,

洪鴦為了保護幼子,於是編出了一頂藺草帽給兒子戴,結果受到鄉人讚賞,紛紛向她請益,

洪鴦也樂於指導,甚至開班授徒,於是編織藺草帽在苗栗沿海地區成為風氣,

而這座雕像的意境,是描繪洪鴦指導小朋友草編技藝的景象,

目的是希望洪鴦為地方的貢獻不會被遺忘,同時也希望苑裡的帽蓆產業能繼續傳承

也對此傳達了本地居民對於洪鴦女士的追念。

秋老虎的威力果然不容小覷,午後的烈陽讓人變的好慵懶,艷陽高照的好天氣,

讓眼睛都快睜不開, 聰明的小翔比和宇哥哥,對於這段歷史一點都不感興趣,

早就跑到館內吹著冷氣,快樂的等著拍照了。

文化館展區內有:藺草文化區、稻米文化區、農耕文化走廊與藺草體驗區、民俗文化區…等

藺草文化區主要介紹藺草的由來、草帽的由來以及藺草的生態等,

透過圖表解說與實物的展示,讓遊客能對藺草有更進一步的認識。

農耕文化走廊則展示了許多早期的農耕工具,每一種可說都是我兒時的記憶,

小翔比雖然搞不懂這些農具的用途,但也展現出高度的興趣,

跟著宇哥哥一起把玩著這些令他們感到好奇的『玩具』。

而在民俗文化區裡則展示著早期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用品、用具,以及生活環境的展示,

這場景,讓我回想起小時候,媽媽帶我們回阿嬤家住時,所見到的根本就是一模一樣,

一切都是那麼的熟悉又備感親切,尤其是阿嬤的嫁妝以及紅眠床,更是令人懷念。

還有早期人家『灶咖』的情景,真的讓人有回到樸實年代的深刻感受。

還有『ㄟ粿』的器具,現在幾乎已經很少看的見了。

早期竹編的搖籃以及推車。

阿公的孔明車也出現了。

藺草編織隨著時代的變遷也逐漸沒落,但就是為了保存這項傳統的工藝,

在藺草文化館裡只要先預約,就會有老師傅在現場示範編織作業,

館內並設有DIY的教學,希望透過技藝的示範與教導,達到藺草編織的推廣以及傳承,

也為了因應消費型態的需求與改變,藺草編織產品也變得更加多元化,

包括拖手提包、肩背包、名片夾、手機袋等種類繁多,在館內都有展售品可供選擇。

除了靠近入口處的展售部之外,館內二樓的部份,也設立了穀倉咖啡,

由專精於推廣特色農業的田媽媽所經營,提供您逛累了以後,一個歇腳的好地方。

藺草文化館提供了大眾,認識藺草與編織工藝等等的相關知識,

對於我們這些外行人來說,絕對是一個寓教於樂的好地方,

好的文化需要大家的護持,希望您來到苑裡時,一定要來館內逛逛,

順便買一些藺草編織而成的用品,讓藺草文化能夠源遠流長,繼續發揚光大,

也期待在地方人士大力推廣之下的成果,能夠像下面這張照片一樣~豐收。

 

景點資訊:

藺草文化館

地址:苗栗縣苑裡鎮山腳里7鄰彎麗路99號

電話:037-741319

開放時間:09:00~17:00 自由參觀,週一休館。

(團體預約導覽,每人酌收解說費用30元)

 

如何前往:

國道一號三義交流道下後右轉,遇見第一個紅綠燈右轉後(台13線)直行約兩公里

循木雕博物館指標在紅綠燈口左轉上山,再循指標往苑裡市區(苗130)直行,

再左轉苗121,循指標即可抵達藺草文化館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r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6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