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一天,從太陽高掛待到日落黃昏,儘管海風陣陣吹襲,依舊樂此不疲,
細小的鹽粒所堆起的一座座小山,就像是白了頭的小富士山一樣令人著迷,
復曬後的古老鹽場,正一點一滴刻畫出迷人的鹽鄉風情。
井仔腳瓦盤鹽田是北門的第一座鹽田,在清朝時期就已建立,
最早設立於鳳山縣後遷移至台南佳里,兩處鹽田皆因水患肆虐而遭淹沒,
於西元1818年遷移至井仔腳,將近200年的歷史,是現存最為古老的瓦盤鹽田。
棋盤式的規劃是瓦盤鹽田相當特殊的地方,
早期的煎鹽技術不佳,經過改良之後,
在海邊築起了一畝一畝的埕,然後在上頭鋪上碎瓦片,
再引海水到鹽池內,經由自然的日曬,成為瓦上的結晶鹽。
只是這先人獨留下來的智慧,仍難逃人工成本高漲的困境,
於西元2002年結束了長達338年歷史的曬鹽業,
原本遍佈此處的鹽田,也因此閑置而漸漸荒廢。
看著鹽田內有如馬賽克拼貼的美麗藝術,讓復曬後的井仔腳,
成了雲嘉南海濱風景區內獨特的鹽田景觀。
遊客來到此地,還可以在體驗區內,
下田體驗傳統曬鹽、挑鹽以及收鹽的樂趣。
每位遊客還可以親手鏟一包井仔腳所出產的結晶鹽帶回家做紀念。
頭戴斗笠的阿桑,在田埂上忙碌的穿梭著,一下彎腰,一下又起身推著車,
她的一舉一動,讓人想起了『憐農詩』裡,
鋤禾日當午,汗滴禾下土,誰知盤中飧,粒粒皆辛苦的真實寫照。
隨著自然變幻的定律,大地漸漸染上了金黃的同時,
觀賞落日餘暉的美景,也成了井仔腳另一項迷人的景緻。
雪白的山頭,也抹上了一點紅顏。
井仔腳的日與夜,各有著不同的迷人風情,
百年曬鹽場的重新再出發,需要您一同來扶持,
讓這傳統的鹽鄉記憶,能夠繼續流傳。
景點資訊:
井仔腳瓦盤鹽田
地址:台南市北門區永華里井仔腳
電話:06-7862426
交通位置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