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到鹽田, 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應該是位於台南七股那座高高的鹽山吧!
由於前幾年到白河賞蓮花時, 就已經拜訪過, 所以此行就沒有再安排前往,
在遊完紅樹林隧道之後, 整個南瀛之旅即將畫下完美的句點,
利用剩餘的時間, 前往了位於附近的鹽田生態文化村逛逛了.
這個鹽田生態文化村, 位於安南區的安順鹽場,
是日治時代, 台灣第一個製鹽工業區,
於1919年開始闢建, 費時四年, 於1923年完工,
在台灣西部為曬鹽用的「瓦盤鹽田」, 早期稱為「天日鹽田」.
一望無際的鹽田, 視野如此開闊, 配上這爆藍的天空,
感謝老天, 在我們即將結束此趟旅程之時, 給了一個這麼好的天氣.
遠眺剛剛的來時路, 大眾廟與紅樹林在盡頭的那端,
原本這片鹽田因「台南科技工業區」和「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」的成立,
佔用了大部分的鹽田面積, 使得這片鹽田就此荒廢,
後來經有心人士的奔走與努力, 重新的規劃與進駐,
進而將它發展成具有人文歷史並兼具觀光價值的教育園區.
只是今天明明是星期天, 除了我們, 卻沒有半個遊客前來,
讓我不知是該高興還是擔心, 高興的當然是旅遊的品質因此提升,
擔憂的當然是少了遊客的扶持, 這鹽場還能繼續存在下去嗎?
這得來不易的傳統曬鹽工藝, 漸漸消失中,
看著鹽田中顆顆皆是辛苦付出, 經過自然日曬後, 所得來的小鹽山,
孤獨的佇立在這寬闊的鹽田之中, 心中難免些許感嘆.
還有這包著密不透風, 以防日曬的採鹽姑娘, 扛著耙子走在鹽田的小徑上,
在此為她們辛苦的付出, 獻上最崇高的敬意.
不知流了多少採鹽人的汗水, 才能收集出這一簍簍品質優良的瓦盤鹽,
看著這一座座堆積出來的小山, 更能感受到他們的執著與辛勞.
希望大家能懷抱一顆感恩的心, 想想當我們為佳餚灑上鹽巴做調味之時,
心中能夠小小的感謝一下這些辛苦的採鹽人, 為我們所做的付出.
回家囉!感謝小黑這一路的安全相伴, 也幫你跟鹽田拍張美美的照片,
記得下次, 還要帶我們去發現更多更多的台灣之美唷!
鹽田生態文化村
地址:台南市安南區大眾街101巷12號
電話:(06)284-0073
如何前往:
從四草大橋下後往四草大眾廟方向, 過大眾廟後繼續往前走約1公里,
看見游水將軍小廟後, 右轉小路即可抵達鹽田生態文化村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