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稜郭,顧名思義就是由五個稜角所組成的城郭,
原本是指這座建造呈五角星狀的城郭,並非其城堡的本名,
只是少了居高臨下的觀看,身處在城中,也只能憑空想像自己所在的位置。
在日本共有兩座「五稜郭」式的城堡,位於函館的這座,
是日本第一個以西洋建築格式所建造的城堡,其歷史相當久遠,
於日本江戶時代建造,花費了約七年的時間,
他的正式名稱是「龜田役所土壘」或「柳野城」,
另一座則位於長野縣佐久市臼田町的「龍岡城」,
後來因為其外型的關係,就直接稱呼為「五稜郭」或「函館五稜郭」,
他也是日本指定的特別史跡,同時也是日本最大的西洋式城郭。
建造五稜郭城的目的,是為了抵禦外來的侵犯,
所以整個城牆的四周,有寬約30公尺,深度4公尺的護城河。
走過這座二橋,才算是進入城中。
進到城中,導遊先帶大家到五稜郭設計者的紀念碑前解說,
大伙兒聽的專注,而我則是落在隊伍後面,
還在想自己現在到底是在五稜郭城的哪個位置上。
五稜郭是由德川幕府的征夷大將軍下令建造,
由當代知名的荷蘭軍事學者武田斐三郎所設計,
於1857年動工建造,在1866年建造完成,
小翔比聽從導遊的建議,也學大家摸摸設計者的頭,
看看這個銅像的頭部被摸得金光閃閃的,
可見每個人都祈求自已能跟武田斐三郎一樣,有顆聰明的頭腦。
以堅硬的石頭堆積成的城牆,上方是其壘牆,
整座城的面積約25萬2千平方公尺,總周長約1,800公尺
牆的高度有6公尺,城牆底部的厚度將近30公尺。
尖角形狀的設計,據說可減少周圍防衛的死角,
亦可預防敵人左右來襲的炮火。
在城內還有一座完成復原,剛啟用的箱館奉行所。
由於戰亂的關係,城內大部分的建築物都遭到炸毀,
這個復原計畫,最主要是將箱館奉行所內辦公的部份約1,000平方公尺,
以及其他屋瓦、樑柱、建材等結構,都以當時的狀況進行復原。
歷經四年,江戶時代末期所興建的箱館奉行所,以最原始的味道重現,
兩旁各種植了數棵高聳入天的日本松,一整個就是濃濃的日式風。
小翔比雖然不懂五稜郭的由來,但還懂得什麼叫做居高臨下,
一溜煙的跟著大家爬上了城牆,將箱館奉行所的全貿進收眼底。
最後他還特別跟大家介紹可以一覽五稜郭星形外觀的最佳地方,
也就是他那小手所指的高塔,構造同為五角星形,總高度有107公尺的五稜郭塔。
由於這裡沒有太多吸引我們的地方,隨便繞了一圈後便轉往五稜郭塔走去。
行程中並沒有安排上到高塔去參觀,所以是要另外付費的,
看了一下票價,換算起來跟101觀景台的收費差不多,
不過因為時間的關係,最後我們還是放棄登上高塔。
五稜郭塔除了可以觀景之外,1、2階則是作為商場及展覽館之用。
閒晃時倒是在中庭商場裡又發現到哈密瓜的蹤影,
於是又買了一塊哈密瓜和香濃好喝的哈密瓜果汁,一樣的香甜滋味,真是大大的滿足。
旅途倒數的第二天午後,我們來到了北海道的第三大城~函館,
縱然快樂的時光即將結束,但我們還是把握在北海道的每一分每一秒,
瀟灑的忘記城市中的一切塵囂,繼續體驗這北國夏日的迷人風情。
景點資訊:
五稜郭跡
位置:日本國北海道函館市五稜郭町44番地
交通位置:
JR函館車站搭乘函館市電路面電車到「五稜郭公園站」下車,步行約10分鐘;
或由函館車站搭乘市營巴士到「五稜郭公園站」下車。